何家冲红色旅游区位于罗山县南部山区,规划面积2.7平方公里,共有8个功能区、40多个景点,她是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红色圣地,2005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。2021年12月30日,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景区介绍
第一部分: 景区介绍
何家冲红色旅游区特色标志建筑 何家冲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,西临信阳市35公里,南距武汉市130公里,北距郑州市340公里,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,已经开通的京珠高速公路从何家冲周边穿过。何家冲属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行政村,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,现有人口1200人。景区东、北南三面环山,西距京珠高速公路灵山出口8.6公里,北距罗山县城40公里,与铁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2公里,与省级风景名胜区、信阳国家级鸡公山风景名胜区、鄂豫皖革命首府所在地——新县县城处在同一条旅游带。
与何家冲相连的红色景点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——青篷、红二十五军彭新店战争旧址——龙池、李先念灵山会议旧址——灵山寺、莲塘。除此之外,何家冲还有苏维埃政府旧址、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名的“何家冲八一希望小学”、红二十五军长岭岗战斗旧址、将军石、红军洞等纪红色景点。
何家冲有山场面积2.7万亩,耕地960亩,现有杉树3300亩,板栗6400亩,茶叶320亩,食用菌10万棒,其它用材林、薪炭林2万多亩,森林覆盖率达75%。
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。早在1926年,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农民协会。1929年建立了赤卫队。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此西撤,红二十五军和鄂东北省委在此坚持斗争。1934年11月16日,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。三年游击战争期间,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军部及医院驻地。抗日战争时期,何家冲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。1996年,何家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7年,被确定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、李先念、刘华清、程子华、郭述申、刘震等领导先后为何家冲亲笔题词。何家冲已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。
继续阅读景区介绍
第二部分: 景区历史
1934年11月16日,红二十五军接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,高举“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”的旗帜,在军长程子华、政委吴焕先、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,由何家冲何氏祠出发西进,开始长征。出发前,部队各级党组织向全体指战员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,提出“打远游击”、“创建新苏区”,使每个同志都树立革命必胜、长征必胜的信念。11月17日,红二十五军在朱堂店突破敌人的阻拦,趁着夜色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,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、枣阳一带,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初步目标。之后,部队掉头北上,向豫西的伏牛山区转移。
1935年9月,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,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。徐海东从红二十五军部队的7000多块大洋中拿出5000块,支援中央红军(主要是红一、三军团,此时名为陕甘支队)。毛泽东赞扬红二十五军“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”,“徐海东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”。
继续阅读景区介绍
第三部分: 景区特色
百年银杏树已有800多年历史,枝繁叶茂,满树金黄,秋风吹过,银杏果掉落一地。它是何家冲革命历史的见证者。82年前,红二十五军2984人正是集结在这棵银杏树下,西进长征。当地村民说,红军出发当晚,银杏树突遭雷击,树身被劈开一个大口子,奄奄一息。但在第三年红军长征胜利之后,这棵树竟奇迹般地复活过来,枝头又落下白果,原来的裂口处又长出了新枝。
银杏树前的“红军井”,依然泉涌如初,俯身井口,井水如镜。
继续阅读景区介绍
第四部分: 景区发展
1986年,何家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1990年跃升为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”,各级政府帮扶何家冲,支持发展红色旅游。1997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;2005年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,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;201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同时被授予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称号;2015年被评为信阳“十佳美丽乡村”。
继续阅读